6月2日上午,我校经管学院会计系在线上成功举办了“践行新文科理念 聚力一流专业建设——南理工会计学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马永强、南京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王跃堂、安徽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朱红军、重庆大学财务处处长辛清泉、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李青原、对外经贸大学原党委常委和副校长张新民、浙江大学财务与会计学系主任陈俊、南开大学《南开管理评论》 副主编程新生等多所高校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经管院和教务处领导、会计系全体教师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会议由会计学本科一流专业负责人徐光华教授主持,经管院院长韩晓梅、教务处黄爱华副处长致词,会计系主任刘笑霞汇报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的进展和现实困难与困惑,并由参会的各位专家对学科建设进行指导。
马永强认为一流专业建设的核心要考虑三点:本校的实力和特色、目标与机制、成长与成效。对于课程设置,建议删减不必要的选修课,提高数学课程难度,增加数据分析逻辑和计算机编程逻辑等相关课程内容,以增强学生的数理统计分析能力。
王跃堂介绍了南京大学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特点,指出各学校的课程改革应当充分考虑学校特点和优势,师资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和高质量的企业合作以及校内的其他学院合作来解决。
朱红军委托韩晓梅发表了相关意见。他认为,南理工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的课时可以进行压缩,着重加强统计学和大数据分析等课程,以把课程建设的重点放在学生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上,而非重点介绍会计分录和学习会计软件的操作,并指出,一流专业的建设要与学校特色和理工基础结合,发挥理工大学的强项,体现理工大学特色。
辛清泉指出南理工会计专业现有的培养方案中部分课程存在重复和遗漏现象,有必要对相关课程进行调整和完善,另外可以从学院层面开展一些系统的师资培养计划,考虑会计学师资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李青原指出会计专业课程与金融和资本市场更为相关,结合武汉大学的学生培养经验,建议课程设置上提高经济学等相关课程的地位。
张新民认为,财会专业不是技术的工具,在专业建设中一定要厘清究竟是会计服务与技术还是技术服务于会计。并指出,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立足于思维训练而非专业技能训练,增加线上线下混合性训练的比重,以删减不必要的课程和课程内容。对于未来的专业教材建设和本科生背景的筛选,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陈俊认为,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不应当定位于培养技术方向的人才,而是会计专业人才、管理者和领导者等其他方面。并指出,未来学生培养的三个方向包括产业方向、资本市场方向、公共管理方向。
程新生结合个人的经历,对会计学学生的培养重点和目标进行了解答,指出学生需要加强数据分析能力、计算机编程逻辑等能力的培养,但这不应当成为学生培养的重点,会计学生的核心能力还是应当体现在专业能力上。
会议最后,徐光华总结发言,用“高朋、高见和高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此次会议,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对会计学专业建设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为南理工会计专业建设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解答,能够有力推动我院会计学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